首頁 > > 行業資訊
“環保+高效”成快遞關鍵詞
每年“雙11”之后,清空購物車后的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訂單什么時候發貨、貨物幾天才到、收到的包裹是否完好”等問題。
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預計會超過10億件。為了應對“雙11”龐大快遞處理量可能帶來的影響,順豐、圓通等多家快遞企業將大數據備貨、AI(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分揀運用于緩解倉庫壓力。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巨量廢棄包裹會帶來新一輪的資源浪費和環保壓力,共享快遞盒也在今年“雙11”期間首次亮相。
大數據預測提前分倉備貨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硬件等技術與手段在物流業務場景中不斷突破和滲透,“黑科技”的亮相推動了智慧物流逐漸從理念走向實際應用。
據順豐華南負責人介紹,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將快件量的預測提升至城市、行政區甚至到每一個派送網點的更小維度,實現提前分倉備貨,異地件變同城件。
而針對物流環節不可控性增強的問題,蘇寧則推行“五智”模式暢通快遞信息流,即智慧采購、智慧銷售、智慧服務、智慧渠道和智慧業態。
“大數據”分析,也是保障圓通2017年“雙11”運輸的得力助手,圓通運用數字代碼進行地域分單,用數據預測各快遞節點的收包裹量,監測實時配送信息,通過數據化分析提前做好預演,全力保證包裹及時送達,以及客戶體驗。
菜鳥網絡發布了機器人智能倉,依靠升級的算法進行大數據件量預測,以應對驟增的訂單量。據菜鳥網絡電器美家供應鏈總監王政介紹:“菜鳥將繼續發揮平臺優勢,首先從預測開始,把消費者可能購買的爆款商品和預售中的商品下沉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和網點,在“雙11”當天訂單正式成交后,就能第一時間將商品送到消費者的家。”
此外,隨著全鏈路數據化的提升,菜鳥的大件物流還實現了訂單實時攔截的新功能。王政表示,如果消費者中途想退換貨,商品都會被系統攔截后及時返回。哪怕是商品已經從配送站發往消費者家中,根據訂單攔截的指令,最后在簽收時也會觸發系統,確保攔截成功。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快遞行業中的大數據運用主要是進行貨量預測和流向的預測,以往快遞信息是在貨物購買之后出現的,如今已經有部分能做到同步進行,甚至可以提前預測。
部分地區24小時智能分揀
目前,快遞行業要面臨每年增長的倉儲、人力成本壓力,這催生了智能物流的發展。記者采訪了解到,各大快遞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布局機器人倉庫,使用智能分揀替代人工分揀。
據順豐華南負責人透露,“雙11”期間廣州蘿崗全自動分撥中心的4套全自動分揀設備將實施24小時運營,預計日處理量可超過100萬票。
京東在智能物流上也持續發力,京東無人倉在10月11日曝光,該無人倉實現了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具備日處理20萬單的能力。除此之外,無人機已經開通航線數十條,飛行上萬公里,配送機器人也在北京、浙江、湖南等多地園區內運營。
在今年“雙11”前,中通快遞在廣州等多個轉運中心上線了最新的雙層自動分揀系統。記者從菜鳥網絡方面了解到,目前菜鳥已經在全國大規模啟用機器人倉群,實現了中小件商品的全面智能化運作。一排排高達20多米的貨架組成了立體空間,從商品入庫、上架、存取、出庫全過程都由自動化設備在算法的指引下完成,相當于20萬平米的平面倉庫內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投入運用,訂單發放的效率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快遞企業也開始審視行業發展秩序問題,在用戶隱私保護上也出了實招。目前,隱私面單已成為許多快遞公司的選擇。比如順豐的“豐密面單”、京東的“微笑面單”、圓通的“隱形面單”,菜鳥網絡也聯合EMS、百世快遞、中通、申通等主要快遞公司共同推動使用“隱私面單”。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記者表示,隨著順豐、圓通等主要快遞企業先后上市,企業對于用戶隱私安全以及社會責任更加重視。
首次啟用共享快遞盒
根據《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包裝箱總使用量約86億個,其中超過70%的快件和包裹來自電商,巨量的廢棄包裹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一直是“雙11”的銷量奇跡背后飽受詬病的問題。
針對快遞包裝浪費問題,今年快遞行業也各自出招,共享快遞盒、共享快遞箱等首次啟動。
蘇寧最早提出了“共享快遞箱”的概念,前期投入5萬個可回收性的漂流箱,據蘇寧方面透露,漂流箱單個預計使用壽命可達1000次以上,平均單次使用成本約2.5分錢,在“雙11”期間將會推出更加輕便、容易攜帶的漂流箱,預計整體投入20萬個,投放北京、成都、南京、杭州等13個城市。
此外,今年5月京東開始在北京試點循環包裝袋。配送員以抽拉繩完成包裝袋密封,到京東自提點與顧客交接,顧客帶走商品后,包裝袋再由配送員回收,返回倉儲再次打包使用。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也即將與合作伙伴、商家一起,在全球啟用20個“綠倉”,使用免膠帶的快遞箱和100%可降解的快遞袋。中通目前全網每天收發2000多萬票快件,全網電子面單使用率由去年的80%增加到91%,與傳統面單相比,電子面單,從四聯變成兩聯,單聯面單尺寸也有所減小,能切實有效減少耗材和運單報廢率。
環保成物流升級新切口
縱觀今年“雙11”前期快遞企業的戰略布局,不難發現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助力智能物流高效運作的同時,以共享快遞盒(箱)為代表的環保新措施成為企業的“殺手锏”。
“共享快遞盒能夠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減少快遞包裹產生的紙箱和包裝浪費,并且減少包裝垃圾”,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這種新的嘗試對于企業本身以及環境保護都大有好處。不過,他也指出共享快遞盒的推廣仍存在問題需要突破。